雅阁读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雅阁读书 > 大唐天将军 > 第三百零六章 李瑄罢相,李林甫死,宿命

第三百零六章 李瑄罢相,李林甫死,宿命

  第三百零六章 李瑄罢相,李林甫死,宿命 (第1/2页)
  
  天宝九载,冬,十二月六日,兴庆殿。
  
  时隔十日,李隆基再次坐在大殿深处。
  
  这段时间,他心力憔悴。天下的奏书如雪片般飞向长安。
  
  全都是呈给李隆基!
  
  除了一小部分力挺一条鞭法和考成法外,大部分都是弹劾李瑄。
  
  或乱政,或奸佞……
  
  虽然李隆基觉得李瑄最近做事不顺他心,让他劳累。但言李瑄奸佞却算是欲加之罪。
  
  张九龄当宰相时,一直和李隆基对着干,一点不得体,哪怕私事,也会劝谏。
  
  当时李隆基恨张九龄恨得牙痒痒,但张九龄被贬后,每当李林甫夸赞一个大臣,李隆基都会下意识脱口而出:“这个官吏有没有张九龄的风度?”
  
  李隆基也知晓良药口苦,但他想颐养天年,想在华清宫当神仙。
  
  国家已经这么强大了,为什么还有这种琐事去烦他呢?
  
  为国家操劳大半辈子,他受够了。
  
  文武百官也意识到此次朝会意义重大,哪怕是李瑄的亲信,也没想到因一条鞭法和考成法的反弹会这么严重。
  
  更没想到最终会粮价上涨,危害到百姓!
  
  朝廷多次令地方官吏,有所作为,惩治豪强与商人,但除了原本李瑄任命的,亲近李瑄的官吏外,其他对李瑄的命令置若罔闻。
  
  他们与地方大族和豪强暗中达成协议,在天下间实施“绵水模式”。
  
  天下的朝廷命官太多了,联名弹劾李瑄的就有数千个。
  
  反抗李瑄的大族和豪强更是数不胜数,他们料定李瑄不敢把他们全问罪,圣人也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。
  
  处理这种事情,需要果断。
  
  圣人现在恰恰不具备这种果断。
  
  “陛下至!”
  
  “拜见陛下……”
  
  李隆基入大殿后,文武百官向李隆基一拜。
  
  “众卿平身。”
  
  李隆基抬手说道。
  
  “启奏陛下,中书门下堂……”
  
  李瑄依旧带头,向李隆基和文武百官,汇报政事堂事务,并主持此次朝会!
  
  他没有被困窘影响,泰山压顶,波澜不惊,举重若轻。
  
  他的声音响彻兴庆殿的每一个角落,慷锵有力。
  
  天下间在反对新法,而他却胸有成竹。
  
  人们赞叹李瑄的魅力,即便是张九龄,也没有李瑄的风度。
  
  日常事务汇报完毕后,李隆基点头,表示知晓。
  
  “李相,常平新法是否已经算是失败?”
  
  李隆基开始入正题,质问李瑄这个问题。
  
  殿中的文武大臣心中一凛然。
  
  果然还是开始了。
  
  “臣并不觉得常平新法失败!”
  
  李瑄昂着头说道。
  
  “本来大唐诸地,粮价稳定。现从河北到岭南,粮价飙涨十倍,百姓苦不堪言。这还不是失败吗?”
  
  李隆基向李瑄质问道。
  
  “粮食涨价,是因为地方官吏与地方大族勾结,借空常平粮仓,以至于不法商人趁虚而入。圣人如果下令调遣兵马入中原、江南,处死那些官吏,必然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。”
  
  这是李瑄第三次求情李隆基调兵至中原、江南。
  
  天下边军五十多万,除了东北和西域外,基本皆无战事。
  
  而且吐蕃已经没有什么力量,调遣十五万步兵,五万骑兵入中原,不会对朝廷产生影响。
  
  再配合常平新军,绝对可以让这些地方官吏不敢像现在这么上蹿下跳。
  
  在李瑄的筹备中,变法成功,这是唯一的道路。
  
  这个时代的宗族观念太深,郡望、乡绅能主导郡县许多事情。
  
  不给他们放点血,他们不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。
  
  “荒唐,粮食被借空,即便有大族插手,也是合法手段,你想把天下官吏杀完吗?”
  
  李隆基驳斥李瑄。
  
  “臣并不认为地方官吏所作所为合法。他们明知常平粮仓的重要性,还与大族勾结,而常平粮仓空,粮价上涨是必然的事情。”
  
  “《唐律疏议》规定:参市,谓人有所买卖,在傍高下比价,以相祸乱而规自入者,杖责八十。”
  
  “地方官吏知法犯法,罪加一等,当重罚重惩!”李瑄如是说道。
  
  这时代,没有钻法律空子的事情。在李瑄看来,哄抬物价皆是因为地方官吏所引起。
  
  他恨自己没有兵权,不然从北到南,从西到东,把他们全宰了。
  
  一场变革,想不流血就完成,是不可能的。
  
  “律法的颁布,要考虑人心,这也是重要的一环。李相没考虑到人心,这也是你的失误。”
  
  李隆基可不管那么多,他只看到常平新法出现弊端,让他焦头烂额,他想好好休息一番。
  
  正如杨国忠所说,只有李瑄退出相位,才能平息地方官吏和豪强大族的怒火。
  
  “如果这么说,这是臣的失误。”
  
  李瑄对此没有辩解。
  
  不想再说调兵的事情。
  
  “李相的一条鞭法和考成法,本身就是错误,朕悔听你之言。”
  
  李隆基开始拷打这两条策令,又道:“趁着这两法还未颁布,从今日起,废除常平新法和一条鞭法。”
  
  正是因为税收的改革和考成法的严厉,才使常平新法出错。
  
  否则的话,常平新法一定可以平稳运行。
  
  “如果陛下让臣全权调度,臣必能使两法继续下去。”
  
  李瑄向李隆基请求道。
  
  “朕这段时间夙夜忧虑,害怕天下因此大乱。大唐的繁荣,离不开百年来的功臣,不要再折腾功臣的子孙。”
  
  李隆基否决李瑄的话。
  
  言外之意很明了,地方官吏许多都是功臣的后代,不要再用考成法去逼迫他们。
  
  顺其自然,开元以来一向很繁荣,考成法不一定能改变什么。
  
  一条鞭法,也不一定会节省什么。
  
  有这种想法,代表李隆基对变法产生偏见,已经不再信任变法。
  
  或者说,李隆基想安安稳稳,不想再多生事情。
  
  “‘一条鞭法和考成法可取消。但地方官吏,被豪强大族利用,想妄图动摇常平新法是事实。臣请对他们严厉处置。”
  
  李隆基已经否定一条鞭法和考成法,李瑄便不再相劝。
  
  他心中已经预料到什么!
  
  “如此,就不需要李相操心了。”
  
  “宰相之位,不可长久。即今日起,罢李瑄宰相、吏部尚书之职。相应的变法使职,全部取消,以尚书右仆射,留用朝廷……”
  
  李隆基一言不合,将李瑄的宰相罢免。
  
  他没有问李瑄失职之罪,只是认为李瑄干了三年的宰相,该退位让贤了。
  
  他要平息地方上的乱象。
  
  而且以前李隆基一直当李瑄是武将用,还计划着李瑄平定吐蕃以后,前往西域,将大唐的版图推至雷翥海(今咸海)。
  
  不过高仙芝横空出世,让李隆基有些犹豫。
  
  前两年他召高仙芝入朝问话,他本以为高仙芝会精通大食的风俗人情。
  
  但问谈过后,颇为失望。
  
  因为高仙芝知道的,李瑄早就告诉过他。
  
  而且李瑄还说过许多不为人知的具体,如大食叫“阿拉伯帝国”,他们的皇帝为“哈里发”。
  
  甚至大食创立以来,四大哈里发时期的主要事情,李瑄都已经为李隆基讲清楚。
  
  他知道大食版图辽阔,仅次于大唐。而且还知道大食政教合一的体系。
  
  这一点,对高仙芝一问三不知。
  
  他也认为李瑄是博学的。竟然能通过沿途的商人,获得这么多域外国家的信息。
  
  知己知彼,百战百胜。
  
  罢李瑄为相,是否让去西域,李隆基还未考虑好,现在的高仙芝还是战无不胜的。
  
  李瑄罢相,轰动朝堂。
  
  文武百官已经清楚,李隆基此次朝会,就是为罢免李瑄。
  
  宰相为皇帝所拜,哪怕亲近李瑄的大臣,也没有资格劝说李隆基收回成命。
  
  一声声的叹息,在朝堂在响起,弥漫不一样的气氛。
  
  许多大臣皆同情李瑄,心中对李隆基无比失望。
  
  李瑄自拜相以来,兢兢业业,秉公执法,抑制兼并,铲除奸佞,深受百姓爱戴。
  
  李瑄罢相,谁又能扼制杨氏呢?
  
  “天水王,你可服气?”
  
  李隆基眼睛盯着李瑄,他直接称呼李瑄的爵位。
  
  同时,他想看李瑄有没有不满的情绪。
  
  “雷霆雨露,俱是君恩。臣无能,未能处理新法,让陛下失望!”
  
  李瑄向李隆基一拜,表示服从。
  
  这一刻,他也彻底死心了。
  
  话语中,又回到满是恭维。他把过错归结于自己。
  
  李岘、裴遵庆、路嗣恭等大臣心痛。
  
  那句雷霆雨露,俱是君恩,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呢?
  
  而李瑄的这句话,让李隆基心中一动,他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。
  
  李七郎是忠臣,只是力气用错了地方。
  
  “卿还年轻,等阅历增长,可复为相。”
  
  想到此,李隆基又对李瑄宽慰一声。
  
  他认为李瑄的错误,就是太年轻,太理想化。
  
  一些大臣心里清楚,等李隆基百年以后,李亨一定不会再用李瑄。
  
  在场大臣,就连一直作对的保守派,都不免感叹。
  
  唯有杨国忠脸上挂着微笑。
  
  李瑄的突然倒台,让杨国忠置身于梦幻之中。
  
  他没想到李瑄这么傻,竟然因为变法,将自己葬送。
  
  在他看来,李瑄想维护自己的权势太容易了。
  
  之前的宴会上,李瑄说话,比他好听多了,让圣人开怀,让贵妃掩嘴。
  
  杨国忠此刻,把腰板挺直,他鹰顾虎视,满朝文武,没有人能阻止他拜相。
  
  这一次朝会,李隆基没有继续说下去。
  
  罢免李瑄宰相之位后,宣布退朝。
  
  李瑄再也没有去中书门下堂,去任何衙门。
  
  他现在只剩下尚书右仆射这个闲职。
  
  其他的使职,虽然权势很大,但李瑄都有托付,平时重要的事情,向李瑄传达文书。
  
  “李相……”
  
  哪怕李瑄已经失去宰相的职位,出兴庆殿以后,还有许多文武大臣跟随在李瑄身边。
  
  路嗣恭的话还没说完,就被李瑄打断:“我已不是宰相,叫我仆射,或天水王。”
  
  “天水王,您虽去相位,但下官认为您一定会像姚宋那样,再度拜相,整治朝纲。”
  
  路嗣恭向李瑄说道。
  
  他从一个小小的姑臧令,被提拔到如今的侍郎,全靠李瑄。
  
  他早已被李瑄的魅力所折服。
  
  而此次变法失败,他认为责任不在李瑄。
  
  如果圣人早点采纳李瑄的建议,派兵到中原、江南,那些地方官吏定不敢这么猖狂。
  
  可惜圣人没有开元初年时的果决了。
  
  “但愿如此吧!我失去权力,杨国忠可能会拜相,你们以后要小心啊!”
  
  李瑄语重心长地说道。
  
  “杨国忠这个忘恩负义的小人,当初是您提拔他,现却处处与您作对。”
  
  有大臣怨恨杨国忠的反复无常,认为杨国忠背叛李瑄。
  
  “算是我的错误了。以为他是贵妃的远亲,给他一点事做。谁知圣人会让他兼任三十个使职。”
  
  李瑄摇了摇头,主动揽下这个错误。
  
  “李相,哪怕您罢相,我等依旧支持您。常平新法能抑制兼并,一定要保留下来。”
  
  颜真卿向李瑄说道。
  
  他们准备如保守派一样,组成小团体,对抗某些势力。
  
  他们相信凭借李瑄的威望,哪怕非相,也能发出自己的声音。
  
  “罢了!圣人讨厌不安定,别自讨苦吃。”
  
  李瑄否认颜真卿,他准备开始下一步计划。
  
  “但常平新法一定要保全,就怕地方上得寸进尺,不肯罢休。”
  
  李瑄又话锋一转说道。
  
  他本来就没打算实施考成法和一条鞭法。
  
  只不过虚晃一枪,成功激起地方的愤怒。
  
  “地方官吏豪强短视且贪婪,他们一定会得寸进尺。”
  
  李岘笃定说道。
  
  现在粮食被大族和豪强控制,他们见如此轻易就让李瑄罢相,说不定会想着废除常平新法,也好让他们兼并土地。
  
  甚至,逼迫李隆基处死李瑄!
  
  “此不必多虑!他们这样威胁圣人,绝对自寻死路。因为圣人已经退一步,不会允许地方上得寸进尺。”
  
  裴遵庆开口向众人说道。
  
  杀死李瑄?
  
  那还得了!
  
  李瑄是什么身份?
  
  屈指可数的大诗人!
  
  填词开创者!
  
  宗室,天水王!
  
  征服吐蕃的名将,大唐的定海神针!
  
  在民间威望无人能及,哪怕是在文人中也素有声望。
  
  这样的威名,只有一条能杀李瑄。
  
  谋反罪!
  
  但李瑄是李隆基都认为的忠臣,而且李隆基最反感得寸进尺。
  
  “我相信诸位大有可为!”
  
  边走边聊,李瑄与大臣们同行出兴庆门后,向他们说了一声后,上自己的马车。
  
  “去长乐坊酒肆!”
  
  罢相的人,哪能淡定平静呢。
  
  哪怕李瑄心中平静,也不能让李隆基知道。
  
  隔着一墙,李瑄没有回天水王府,而是到长安最著名的长乐坊,同时,他派人宴请吴道子、杜甫、岑参、崔颢、颜真卿一起来喝酒。
  
  王维在为母守丧,王昌龄在上洛郡当太守。
  
  吴道子还带着他的朋友,大书法家张旭而来。
  
  他们选择长乐坊的明月酒肆。
  
  这个酒肆虽然不是长乐坊最大,最豪华的,但却颇有名气。李白在长安时时常来这里,并在此酒肆写下《长相思》,故而扬名。
  
  
  
  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陈黄皮叶红鱼 黎明之剑 韩三千苏迎夏全文免费阅读 云若月楚玄辰 麻衣神婿 武炼巅峰 史上最强炼气期 遮天 凡人修仙传 沧元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