雅阁读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雅阁读书 > 大唐天将军 > 第三百八十六章 封王大典,再见尺带珠丹,任命刑部尚书

第三百八十六章 封王大典,再见尺带珠丹,任命刑部尚书

  第三百八十六章 封王大典,再见尺带珠丹,任命刑部尚书 (第2/2页)
  
  李瑄和李隆基向苍天一拜,开始在大乐声中祈福。
  
  祈福完毕,大乐停止,除了微风吹动黄旗,一片宁静。
  
  “昊天在上,后土在下。本王受天子所封,进位秦王,当辅佐天子,承天运,平叛乱,保社稷。希望苍天庇佑,江山稳固,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……”
  
  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……苍天为鉴,大地为证,如有违背,人神共诛!”
  
  李瑄在祭坛立誓为秦王,他单手举天,声音铿锵有力。
  
  很精妙的话,让一些文人官吏共鸣。
  
  但许多人不信李瑄的话,毕竟李瑄的经典语录太多了,什么“雷霆雨露,俱是君恩”,现在却大逆不道,将皇帝沦为陪衬。
  
  与李隆基一起走下祭坛后,开始大典之宴。
  
  宴会在两仪殿后的甘露殿,大战在即,一切从简。
  
  李瑄没有让崔光远破费,只是准备一盘烤肉,两份蔬菜,两种水果。
  
  封王大典后,李瑄会颁布政令,从中央到郡县,不得在叛乱平定之间,举行官办宴会。
  
  一些酒肉、丝绸,以犒赏英勇杀敌的将士为主。
  
  并且李瑄以身作则,提倡节俭。
  
  五品以上官吏,落座于甘露殿内。
  
  五品以下官吏,只能在甘露殿外。
  
  对李隆基来说,这是一场没意思的宴会。
  
  不仅没有歌舞,李瑄还全程和他坐在一起。
  
  他感觉有大臣投来眼神,却不敢靠近。
  
  昔日山珍海味,应有尽有。
  
  公孙大娘、谢阿蛮等精湛的舞者,舞动盛世的华章。
  
  他的梨园弟子不允许被出席,霓裳羽衣的大乐被尘封。
  
  喝几杯愁闷的酒,感觉已醉,依稀之间看到宴会上风华绝代的身影。
  
  “将军,秦王召唤你上去!”
  
  在甘露殿不起眼角落喝酒吃肉的尺带珠丹,听到小宦官的声音错愕。
  
  他抬头看向首座的李瑄向他举起酒杯,并向他微笑。
  
  毛骨悚然的尺带珠丹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前。
  
  现在尺带珠丹已经快六十岁,他的长胡须基本上全部白了。
  
  不知不觉,被俘虏至长安已经八九年时间。
  
  历史上的尺带珠丹在去年的时候,会被末·结桑东则布政变杀死。
  
  现在尺带珠丹免受劫难,不知是幸运,还是不幸。
  
  “拜见……秦王!”
  
  尺带珠丹到案前向李瑄躬身一拜,他用的不是吐蕃礼仪,而是汉人礼节。
  
  这个曾经的一代雄主,已失去所有锐气!
  
  “拜见圣人……”
  
  见李瑄正襟危坐,没有回应。尺带珠丹想起自己还未拜李隆基,赶紧扭身一拜。
  
  “免礼吧!”
  
  李隆基一直看自己这个妹夫不爽。最恨的时候,恨不得将其碎尸万段。但现在却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。
  
  “将军落座!”
  
  李瑄指了指桌案对面的座位。
  
  “谢秦王赐座。”
  
  尺带珠丹再次拜谢后落座,如坐针毡。
  
  他忽然想起他在柏海被李瑄擒住的时候,曾向李瑄说过“鸟尽弓藏,兔死狗烹”的道理,年少功高震主,未必是好事,希望李瑄能放过他,他会助李瑄造反。
  
  当时李瑄堂而皇之地拒绝他,还说出过模棱两可的话。
  
  现在尺带珠丹明白,李瑄蓄谋已久,用他们吐蕃当垫脚石,完成今日秦王之尊。
  
  非常之人,行非常之事,他不能用平常的眼光去看待李瑄。
  
  只是他不明白李瑄为什么会磨磨唧唧,照他看来,完全可以取代李隆基为皇帝。
  
  东面的安禄山虽然传的很邪乎,但尺带珠丹不认为燕军能战胜李瑄治下的河陇劲卒。
  
  “将军来长安多年,可思念家乡?”
  
  李瑄开门见山地向尺带珠丹说道。
  
  他叫尺带珠丹上来,可不是炫耀如今的成就。
  
  “此间乐,不思蜀!”
  
  最近尺带珠丹在看三国志,以为李瑄政变后要弄死他,连忙矢口否认。
  
  实际上,他整天被关在宅院中,无一点乐趣,像是被囚禁一样。
  
  他喜爱吐蕃的酒,喜爱吐蕃的牦牛,喜欢赛马。
  
  他宠爱的妃子和儿子,都是尺带珠丹孤单时所牵挂的。
  
  “大唐与吐蕃已经和好近十载,这些年来,边境宴然,无冲突发生,又有舅甥之好。将军也是时候自由了。”
  
  李瑄当然没有杀死尺带珠丹的意思。
  
  他是不喜尺带珠丹残戮大唐边民,但此时的尺带珠丹非常有利用价值。
  
  小赞普赤松德赞的位置已经坐稳,并有自己的想法,贵族们不满玛祥·仲巴杰会转而支持赤松德赞。
  
  从以往的种种来看,尺带珠丹是一个极具掌控欲的君主,他将一论制,改为三论制,不允许任何人撼动他的权威。
  
  以前大论韦·达札恭禄那么大的功劳,却被尺带珠丹随意找个“通敌”的理由杀死,连吐蕃强大的韦氏家族,也一并打压。
  
  尺带珠丹回吐蕃后,会甘于寂寞,安心养老吗?
  
  就算他看开一切,想要养老。但他能容忍玛祥·仲巴杰去掌控朝政吗?
  
  虽然李瑄让南霁云率领四万步卒抵御吐蕃。
  
  但不战而屈人之兵,永远都是上策。
  
  李瑄清楚,尺带珠丹虽是一代雄主,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远不如他儿子赤松德赞。
  
  释放尺带珠丹,不算是放虎归山。
  
  “臣不敢,臣喜爱长安。”
  
  尺带珠丹觉得李瑄在试探他,诚惶诚恐地说道。
  
  “本王让你回去,是想让吐蕃宣扬尊奉我,还需要让本王把话说明白吗?”
  
  李瑄厉声向尺带珠丹说道。
  
  尺带珠丹微微一愣,难道李瑄真要放他回吐蕃吗?
  
  意思是自己夺权不太光彩,让吐蕃这样的大国向他效忠?
  
  自以为捋清其中的因果后,尺带珠丹大喜,他不顾李隆基在身边,向李瑄保证道:“如果臣能回到家乡,吐蕃永远效忠秦王,还会派遣兵马,帮助大唐平定逆贼安禄山。”
  
  “好!我敬将军一杯!”
  
  李瑄微微一笑,举杯敬尺带珠丹。
  
  尺带珠丹欣喜欲狂,他举杯将酒一饮而尽。
  
  “大唐与吐蕃友谊万岁!”
  
  李瑄回应尺带珠丹一声。
  
  两人又寒暄几句,尺带珠丹退下。明日李瑄就会下令在长安的吐蕃使节,带着尺带珠丹返回吐蕃。
  
  同时,派驿卒将一封信件交到南霁云和段秀实手中。
  
  “尺带珠丹已经中了你的诡计,我觉得你的笑不怀好意。”
  
  李隆基突然向李瑄说道。
  
  “圣人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如此清醒?”
  
  李瑄转而问李隆基。
  
  “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。”李隆基沉默片刻,用这八个大字来搪塞。
  
  “有一定道理,但圣人不是这样!”
  
  李瑄点了点头,又摇了摇头。
  
  李隆基不再说话。
  
  失去了才醒悟,追悔莫及。
  
  和现在的清醒相比,他都不知道天宝四载以后的自己在干什么。
  
  李瑄接下来没有宴请其他大臣,只是陪李隆基坐着,有一句没一句的说。
  
  李隆基有时候接话,有时候闭口不答。
  
  午时过后,封王宴结束。
  
  李瑄与李隆基一起离开甘露殿。
  
  由刘单通过夹城,护送李隆基回兴庆宫。
  
  宴会结束,百官暂时回家中待命,但李瑄并未偃旗息鼓。
  
  他第一时间派大舅子裴璎去终南山请李泌出山。
  
  新主长安,他现在一天也无法离开,写信请李泌谅解。
  
  然后,李瑄召长沙太守李岘,以及被贬的赵奉章、杜琎等数十名官吏回长安。
  
  不论他们怎么看待李瑄,他都会调遣。
  
  这些离职的地方空缺,李瑄准备通过面试,用一些年轻的进士、明经担任县令、县丞、县尉。
  
  郡守、长史,提拔僚属担任。
  
  李瑄又派快马到西域,让颜真卿派兵护送裴灵溪、姜月瑶、长离、霜儿和他的儿女回长安。
  
  现在白兰羌的李适之、李霅、李奕等,由莫门军使高锴护送归来。
  
  另,李瑄将自己封为秦王,拜天策上将,兼尚书令的消息送至天下郡县。
  
  无论是节度使,还是郡守、县令,都必须听从李瑄的命令,如有违背,视为叛逆。
  
  特别是李光弼、郭子仪。
  
  之前李隆基听从杨国忠的怂恿,将二人召回来勤王。
  
  本来他们在常山郡大败史思明的数万兵马,占据优势。
  
  但面对危若累卵的潼关,他们不得不听从诏书。
  
  李瑄判断朔方军和河东军刚出井陉。
  
  他下令郭子仪、李光弼掉头,重新出井陉,攻略河北,牵制河北的史思明和蔡希德。
  
  给予河北抵抗的义军勇气。
  
  就看郭子仪和李光弼的态度了。
  
  另外,南阳、颍川方面的战斗李瑄觉得不容乐观。
  
  历史上是鲁炅主导南阳之战,惨败给武令珣。
  
  现鲁炅被李瑄留在河中,准备前往波斯。
  
  南阳节度使薛愿、岭南节度使何履光、黔中节度使赵国珍、襄阳节度使徐浩等聚集兵马在南阳,准备叛军大战。
  
  局势脱离李瑄掌控,李瑄一要让这些新建立的节度使听令,二是以防御姿态固守,不得主动出击。
  
  历史上南阳之战败得太惨,最后将压力都给了张巡。
  
  李瑄也清楚,那些太守节度使不一定都听从他,特别是贿赂杨国忠和杨氏得来的太守。
  
  安史之乱中,出现自私自利的畜牲太守可不是一个两个。
  
  由于潼关失守,许多消息需要绕道传递,李瑄一时半会难以得到信息反馈。
  
  他只能等待自己的主力到来,先计划收复潼关。
  
  在这些进行的时候,长安的官制体系需要快速稳定。
  
  六部尚书、侍郎,李瑄要尽快确立。
  
  当天下午,李瑄在政事堂最先召以往的得力干将路嗣恭。
  
  “嗣恭,今我虽入长安,也不过是安了民心。王公贵族蠢蠢欲动,不知多少人想取走我的项上人头。”
  
  李瑄指着自己的脑袋向路嗣恭说道,表明形势紧张。
  
  现在文武百官中,有多少是真心投靠?
  
  所以李瑄暂时只能通过军队,完成对权力的掌控。
  
  等政治权利架构清晰后,才能放松一些。
  
  “封王大典已经顺利举行,秦王得到上天的许可,已是定局。不过秦王不能心慈手软,一旦有不服从政令的官吏露出头,不论资历,不论官职大小,一律让他们致仕养老。虽天下动荡,然长安想当官的文人士子比比皆是。”
  
  路嗣恭向李瑄回答道。
  
  乱世当用重典,他在封王大典上见识到老臣的威力,一定不能让他们在这个时候闹起来。
  
  当务之急,国家先一致对外,平定安禄山叛乱,救河南、河北百姓于水火之中。
  
  “我会那么做的。”
  
  李瑄点头,他当然不会在关键时刻让人坏他大事。
  
  他不会残暴乱杀元老大臣,但失去官职的人,翻不起风浪。
  
  “嗣恭觉得如何去处理杨国忠和虢国夫人、韩国夫人等杨氏成员。”
  
  李瑄说出叫路嗣恭来的目的。
  
  “当立即杀之!不杀不足以平民愤!长安百姓现在最想看到的就是处斩杨国忠和杨氏。明日后,秦王的封号将传遍长安,趁机舆论之际,杀死杨国忠等人,以证秦王清君侧之名。”
  
  路嗣恭向李瑄回答道。
  
  对这种罪大恶极,人神共愤的人,不需要审判,更不需要等秋后问斩。
  
  拖的时间越久,人们的想法就越多,于李瑄不利。
  
  “我会将萧隐之罢免,由嗣恭担任刑部尚书,明日午时三刻,负责在西市监斩杨氏,杨氏凡为恶者,包括虢国夫人的儿子裴徽,杨国忠两个儿子一律处死。”
  
  李瑄向路嗣恭任命道。
  
  哪怕他们是公主、郡主的丈夫,也必须是这样的结局。
  
  公主、郡主能被免去罪过,已是网开一面。
  
  杀公主对李瑄的影响太大,也会让人觉得在太真观的杨玉环也该处死。
  
  “属下拜谢秦王,属下必全力拥护秦王,维护朝廷纲纪。”
  
  路嗣恭内心激动,向李瑄大行一礼。
  
  新的官制还未完全确立,但尚书之职注定权力巨大。
  
  更何况是刑部尚书。
  
  “时间不多,嗣恭尽快拟定监斩计划,明日我会亲自到场。”
  
  李瑄看好路嗣恭的应变能力,和果断处事。
  
  他知道路嗣恭是文武双全的人,更有理财的能力。
  
  若在刑部尚书的位置上创造典范,李瑄会加他“参知政事”。
  
  今后,尚书左仆射、尚书右仆射,取代中书令、侍中,为参与政事的固定宰相。
  
  依旧是以右为尊。
  
  尚书令为首席宰相,尚书右仆射为第二宰相,尚书左仆射为第三宰相。
  
  同时,李瑄要创立真正的政事堂,逐渐把宰相的位置固定到五人,甚至七人。
  
  当前,依旧是李瑄执政事笔,等他权力稳固后,会轮流执政事笔。
  
  天策府参与政事,兼任要职。
  
  李瑄执掌国玺,任意拜相、罢相,没有人能撼动李瑄的权力。
  
  多相制度,更利于朝廷的运转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陈黄皮叶红鱼 黎明之剑 韩三千苏迎夏全文免费阅读 云若月楚玄辰 麻衣神婿 武炼巅峰 史上最强炼气期 遮天 凡人修仙传 沧元图